全面展现西藏发展成就
九州记协网 | 2025-10-16 15:01:07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大型集中采访活动聚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综合运用图文报道、短视频、音频、网络直播等多种传播形态,生动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在雪域高原的实践成果,向世界展现新时代西藏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崭新面貌。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联合中央统战部组织中央及地方30家媒体近百名记者,分三路深入西藏自治区七地(市)开展“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队以西藏“四件大事”为纲领,紧扣“四个创建”和“四个走在前列”战略部署,通过全媒体、多语种、立体化传播体系,全面记录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活动聚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综合运用图文报道、短视频、音频、网络直播等多种传播形态,生动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在雪域高原的实践成果,向世界展现新时代西藏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崭新面貌。

  统筹策划周密 协同传播矩阵

  本次活动由中宣部牵头,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构建了“中央统筹、地方联动、平台协同”的传播矩阵,全景展现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自治区成立60年来的历史性跨越与时代新貌,有力宣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成功实践。

  多层级内容分发机制驱动主流价值传播效能。新华社《玛旁雍措湿地展现盛夏生命力》单篇网络阅读量达157.4万次,成为生态文明报道的标杆之作;国家广电总局“视听新时代”矩阵单日最高推送6条短视频,人民日报《震撼航拍!4718米的高原“蓝宝石”纳木错》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20万次;学习强国开设“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专题,集纳相关稿件78条,覆盖用户超3.7亿,形成“快讯引领、深度解读、互动增强”的内容传播链。

  跨平台联动与融合传播策略构建文化认同。依托社交媒体裂变传播效应,微博话题#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阅读量高达2.6亿,其衍生话题#纳木错美如高原蓝宝石#登上微博热搜榜首。联动歌手谭维维发布主题歌曲《南山北山》,引发全网翻唱热潮。短视频平台传播效应显著,抖音、快手平台推出“湘巴藏戏传承”专题,其中,科技日报《5岁藏族小拉姆学演绎600年历史的藏戏》短视频播放量突破300万次,有效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力和吸引力。在国际传播方面,强化多语种渗透,中国国际电视台推出德语、缅甸语专题报道,德语脸书账号帖文《Nomadenschatz-Sammler》(意为:游牧文化收藏家)互动量达1.2万次,成功触达欧美特定文化圈层。

  全时性传播策略提升公共传播事件影响力。7月16日启动当日,即发布《“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集中采访活动启动》图文快讯,并在48小时内实现全网主流平台覆盖。中国国际电视台缅甸语《“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集中采访活动在拉萨启动》等专题报道,有效实现了“即时传播、同步覆盖”的传播效果。活动高度重视受众互动,通过线上问答、直播互动等多种形式,让用户直接参与,亲身感受西藏发展变化和独特魅力。时效性与互动性的强化,显著提升了公众参与度和活动影响力覆盖面。

 内容覆盖全面 精准聚焦主题

  主题纵深,紧扣“四件大事”战略框架。报道内容精准聚焦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建设、非遗传承、乡村振兴四大核心主题,紧扣西藏自治区着力推进的“四件大事”,构成叙事主体框架。民族团结议题,以中国新闻网《不到4平方公里16个民族聚居 这个社区如何做到民众满意率100%?》为典型,创新采用社区治理数据可视化与居民Vlog自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量化指标与纪实影像,实证治理效能,具象化构建共同体认同叙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以央视新闻《水润山绿 拉萨打造生态宜居高原新城》为代表,引入航拍与卫星遥感技术,运用高空影像构建时空压缩式景观视觉呈现,基于地理信息的科学可视化叙事强化了环境政策有效性的实证逻辑;非遗传承领域,在中国网《镜观西藏:小小传承人唱响700年历史的“湘巴藏戏”》中体现人物微观叙事转向,聚焦幼龄传承人,通过细腻的人物镜头与人类学影像方法,捕捉代际传递中的情感维度,具身化呈现非遗“活态传承”机制;乡村振兴主题,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千年“盐羊古道”:靠盐吃盐开启文旅新篇章》为例,创造性地将盐文化入遗场景嵌入报道框架,在保持文化根脉前提下,实证数字技术对传统生计模式的赋能效应,形成跨时空的文化经济共生叙事模型。

  形式创新,全媒体传播矩阵裂变。在全媒体传播创新方面,人民日报客户端《震撼航拍!4718米的高原“蓝宝石”纳木错》利用无人机8K航拍技术标注精确海拔数据,构建生态治理空间验证体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极目新闻客户端《5岁藏族小拉姆学演绎600年历史的藏戏,这项非遗在传承中发展》通过特写镜头捕捉传承人细微神态与动作,将非遗保护政策具象化呈现。在传播矩阵的分化呈现方面,红星新闻小红书号《为16万高原动物装“天眼”》短视频播放达317万次,形成显著裂变效应;学习强国平台《云端天路的安全密码—探访拉萨贡嘎机场高高原飞行保障》实现政策精准触达。在国际传播矩阵发力方面,中国国际电视台缅甸语网站《纳木措:4718米高原上的生态瑰宝》拍摄冰川融水微距镜头,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缅甸语部脸书主页播放量达108万次,获缅甸主流媒体转载,引发东南亚受众对“高原生态保护”议题的广泛讨论,单周触达量23万人次,有力印证了自然美学在促进跨境生态共识中的积极作用。

  形态多元融合 创新技术赋能

  视频形态主导。在538篇稿件中,视频形态稿件达231篇,占比43%,表现亮眼。新华社自然纪录片《藏羚羊群渡河》引发热议,平均播放量超40万次;极目新闻《沙地里种辣椒》播放量达40.4万次。

  跨平台互动显著。采用直播与录播相结合形式,在Facebook直播珠峰大本营实况,抖音平台联动县文旅局长推介萨普景区;视频爆款转化率达11.2%,超出行业均值5.3个百分点。

  国际传播创新突破。中国国际电视台工业风纪录片《西藏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助力传统工艺振兴》以木碗工艺为切入点,展现传统手工艺振兴,海外覆盖量突破10万+人次,Facebook专题页互动量12.7万次,获得广泛国际关注。

  数据可视化效果突出。高原温室大棚、风电项目等经济题材采用信息图呈现,人民日报客户端《西藏航线60年:从1条到193条》信息图被37家国际主流媒体引用,实证性数据可视化有效回应国际关切,国际转载量同比增长300%。

  基层视角穿透 共情传播叙事

  记者深入践行增强“四力”要求,采用“蹲点采访,入户对话”方式,挖掘鲜活基层故事。

  中国新闻网《西藏阿里:人工种草创富增收》以时间切片展现生态治理艰辛与希望;人民日报那曲深度访谈《带你走进风电机组内部,这群年轻人如何在世界屋脊“发电”》讲述青年驻守高原的故事,展示青年奋斗的姿态;工人日报《高原上如何烧开水、吃熟饭?秘诀在炊具上》聚焦高原炊具研发微观视角,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具象化为能源革命带来的民生温度与获得感。在校园叙事方面,中国青年报《一名95后教师在高海拔牧区小学的坚守》《日喀则江孜一中的午餐时光,被孩子们的笑容感染》等作品情感真挚,引发全网共鸣。此外,阿里班公柳、那曲光伏等微观叙事,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边疆发展观测坐标系。本次活动核心突破在于将宏大叙事扎根基层沃土,有效规避“悬浮式”报道,确保故事深度、温度与可信度,实现从物理高原到情感“心原”的深度抵达,构建真实可感、共情共鸣的西藏发展图景。

  在“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大型集中采访活动中,编辑记者充分运用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8K超高清、数据可视化等前沿技术重构叙事手法,显著提升报道吸引力、说服力与国际传播效能;通过基层微观叙事、社交媒体裂变传播及国际多语种渗透,有效激发海内外受众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使西藏故事实现从“高原孤岛”到“世界共振”的飞跃。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耕细作,着力建设边境线故事数据库,挖掘“国门卫士”、跨境商贸文旅等稀缺叙事题材,使其成为新时代西藏精神的生动注脚,持续提升西藏国际形象传播深度与广度,为讲好新时代中国西藏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更大力量。(作者: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教研室主任化睿云、西藏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尉朝阳、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金石;编辑:陈睿、吴宇晨;责任编辑:胡慧红、谷泰运)

责任编辑: 于珊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