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敬业铸就专业 用名牌创造品牌
九州记协网 | 2025-07-01 18:20:23

新闻广播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广播端的主频率,多年来,一直承担着为整个广播端采制时事政策报道、重大主题报道、热线监督报道和社会民生报道的职责。新闻广播中心是一支业务素质高、能打硬仗的新闻劲旅,近3年共收获中国新闻奖6个、中国广播影视大奖1个、北京新闻奖二等奖以上23个,成绩在全国省级广播频率中位列前茅。这支队伍里担当主力的61位女性新闻工作者并不是“铁娘子”,她们或人过中年,或有孕在身,或入职不久,但都用超强的业务能力和奋斗精神诠释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中心的女编辑、记者、主持人正在会商选题。北京广播电视台 供图

暴雨中的逆行

怕与爱成为职业注脚

2023年7月,北京遭遇特大暴雨。记者杨帆在7月30日的夜晚,独自驾车向强降雨中心挺进。她一路把雨刷器开到最大,视线也依然模糊,但都阻挡不了她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她和后方密切配合,及时推出《北下寺村发生山洪,村民安全撤离》的报道,扛起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

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记者马骏在2012年“7·21”暴雨中亲历房山道路塌方,飞溅的碎石近在咫尺;2012年延庆特大暴雪,新闻广播的两位女记者田甜和马骏换了多种交通方式,是唯一一批当晚成功进入灾区的两位记者;2023年台风“杜苏芮”来袭导致门头沟丰沙线上3列火车被困,记者于川梓面对滑坡的山体和咆哮的河水,手脚并用爬过路基掏空的铁轨,她知道,只有前行,才能离转移的群众更近一步……

马骏曾以《记者的怕与爱》为题做过一次演讲,她说:“每一次,当我们身处险境,我们都会怕。但每一次,我们都选择向前,因为我们是记者……怕与爱,构成了记者的AB面。怕,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敬畏自然;爱,则让我们更加坚定前行,更加无悔付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是记者的使命,这就是我们的担当。”

共情与抽离

舆论监督中的平衡术

2022年,记者于川梓采写的《3天38000,三甲医院太平间的天价殡葬费》系列报道震动全国。这组播出于清明节后的连续报道,直击“生老病死”中的最后一环,记者不惧风险,接连暗访位于北京各家医院隐蔽位置的太平间,顶住了来自殡葬企业等各方的压力,从个案入手,由点及面,层层展开,并结合事件最新进展与受众反馈情况持续追问,多维度、多层次还原事实链条,一步步揭开殡葬业“黑幕”。10天时间,促成殡葬行业迅速自查与规范,形成完整闭环,发挥了舆论监督报道的应有作用。

为了让自己站在更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记者坚持“给每一方说话的权利和机会”。在采访完家属和殡仪公司后,这位“90后”女记者会在医院门口的寿衣店坐上一下午,跟在医院门口开店二三十年的殡葬业从业者聊聊这个行业这些年的那些事儿,这份平衡视角让报道斩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更推动政府部门彻查殡葬行业乱象。完成整个报道后,于川梓在工作记事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勉励自己:“如果舆论监督是个圆,记者要永远站在圆心。”

这种“共情与抽离”的方法论,贯穿新闻广播“问北京”团队每年600多篇民生调查报道。为采写独家民生调查报道,她们24小时值守应急突发班,克服艰难险阻,从在全国媒体率先揭露“中国黄金特许经营”骗局,到推动老旧小区电梯改造,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在个体诉求与系统症结间架起桥梁,促成一年200余项民生问题解决。《问北京》栏目组用事实证明:舆论监督不是冰冷的批评,而是带着体温的追问。 

暗夜掌灯人

24小时新闻战线的她力量

北京新闻广播的夜间编辑部在2021年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这一荣誉,这个当时完全由女职工组成的集体,承担着北京广播电视台两档名牌广播节目《北京新闻》和《新闻晨报》的制作播出工作。为了给听众准时送上清晨的第一声问候,团队成员放弃节假日,全年365天坚守在夜班岗位。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的3年间,在全台多数职工居家办公、节目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团队成员共克时艰、吃住在台,保证了每一期节目高标准高质量播出。

夜间编辑部的工作时间是每天晚上8点到次日早上8点。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夜晚,正是女编辑们告别家人、全情投入工作的时刻。她们以女性特有的耐心、细致,努力打磨稿件。她们顶住了职业压力、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乃至自己的健康,用无数个不眠之夜,塑造了节目的金字招牌。 

这份坚守有着更深的传承。自1949年《北京新闻》开播,76年来几代编辑在深夜接力守护城市的声音,用“零失误”纪录守护着“新闻无小事”的信仰。

穿越技术迷雾

主流媒体的价值锚点

当算法推荐裹挟信息洪流,北京新闻广播中心2024年以3亿人次阅读量的《大时代大格局》《北京!焕新》《圆梦中轴》《我的长城我的家》等重大主题融合报道,证明优质内容的力量。6000多篇融合稿件,29个“10万+”爆款、425个同城热搜背后,是所有记者、编辑、主持人对“让正能量赢得大流量”的坚持:为采制《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生态治理》,她们驱车2万公里深入京津冀大地,挖掘新鲜故事;为保证《开学第一课:我的长城我的家》特别节目的播出效果,她们沿着明长城的脉络,深入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地,用镜头、声音和文字记录长城一砖一瓦背后的故事,同时充分运用AIGC、VLOG、H5等技术手段,让长城保护者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守护故事打动人心。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她们依旧相信真善美的力量,创立了全国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品牌《北京榜样》,以敏锐的新闻视角和真挚的情感笔触,挖掘平凡人背后的不平凡事迹,构建起全市各行业领域榜样人物的优质蓄水池与典型库。

柔肩亦能扛鼎,温情也是力量。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中心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必将照亮前行的道—因为新闻人的初心,永远在下一场奔赴的路上。(供稿: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中心)(责任编辑:胡慧红、谷泰运)

责任编辑: 陈梦谣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