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我与DeepSeek共同完成的,我们共进行了27次对话。
“技术迭代这么快,编辑部里究竟还需要哪些‘人’?”经过与DeepSeek“讨论”,有一个观点我们达成了一致:技术狂飙突进,媒体人需要找到机器触不可及的“价值锚点”,当标准化内容生产逐渐被算法接管,那些奔赴一线、采访原创的岗位,在融媒时代会显现出更具价值的生命力。
在这场人机协作革命中,2025年的媒体编辑部,人类与算法已形成新型同事关系,以下几类岗位势必成为媒体机构争夺的战略资源。
全媒体策划编辑:技术武装的内容指挥官。
这个岗位需精通多种媒体平台的内容制作和发布,深谙不同平台的推送规则,能熟练运用AI技术将图文、音视频等元素融合,为不同平台制作发布适配内容,确保用最优方式呈现并传播。《2024中国媒体融合报告》显示,掌握AIGC工具的全媒体编辑团队,原创内容产能同比提升210%。
深度调查记者:真相世界的破壁者。
在信息爆炸时代,表面的新闻报道容易被海量信息淹没,而深度调查记者则要通过长期追踪采访和调研分析,去揭示事件本质,挖掘背后真相,他们撰写的报道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牛津大学路透研究院指出,深度调査记者的职业价值在AI时代反而提升了47%,因其产出内容具有法律证据效力与历史存档价值。
资深媒体评论员:思想领域的定标者。
资深媒体评论员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对各种新闻事件进行独到的评论,在媒体界一直占据着咖位。他们可以站在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解读,同时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媒体特质风范,在信息洪流中筑起思想的灯塔。清华大学智库研究发现,具有哲学、历史学背景的评论员发表的评论,转发量较普通作者高300%。
媒体内容审核专家:主流生态的守护者。
资深记者和编辑,包括校对是保证媒体正常运行的基石,是传统媒体内容的把关人,既要追求“快”,更要“正”和“准”。媒体内容审核专家负责确保内容的正确、合规,既要防范“高级黑”话术的渗透,还要用人脑识别“软性谣言”。国家网信办数据显示,2024年人机协同审核使重大舆情误判率下降68%。
数据新闻分析师:数字世界的说书人。
数据新闻分析师通过对传播路径、新闻热度、数据整理的分析评估,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数据新闻报道,利用数据技术发现新闻线索,为选题策划提供依据。彭博社实践证明,人机协作的线索挖掘体系使重大选题发现效率提升40倍。
多媒体创意人才:技术美学的造梦师。
多媒体创意人才擅长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制作沉浸式新闻体验、创意广告、互动式新闻等内容,这种创意内容能够大大提高用户参与度和媒体吸引力。国际设计协会预测,2025年多媒体创意人才缺口将达230万人。
当今世界,媒体行业变革从未如此剧烈,媒体人生存危机和本领恐慌从未像今天这样“贴身”,但有些东西却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清晰,那就是去探索人机协作的媒体未来。或许这正是为什么,我们依然选择用人类的手指敲击键盘—每一个字符的落下,既是向技术文明的致敬,更是对人文初心的坚守。(作者系江苏省《城市党报研究》总编辑张军)
(责任编辑:胡慧红、谷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