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信息茧房需平衡好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
学习时报 | 2025-06-24 09:42:54

  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下,信息传播领域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随着算法推荐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茧房已逐渐演变为不容忽视的新型数字治理课题,需高度重视并研究解决。

  信息茧房是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突出问题,其核心在于用户因选择性接触信息而被困于同质化闭环,难以接触到全面而多元的信息。从现实来看,信息茧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往往倾向于关注与自己观点相近、兴趣相投的账号,点赞、评论也多集中在同类内容。信息茧房的出现源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社会互动方式的深刻变迁。互联网普及初期,门户网站与论坛已显现用户选择性接触的趋势,用户倾向于加入兴趣相投的虚拟社区,形成初步的信息分化。进入算法时代,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推荐技术使信息茧房呈现出新的特点。算法通过分析用户行为,精准推送符合偏好的内容,效率与规模空前提升。与以往相比,算法驱动的信息茧房具有自动化、隐形性与自我强化性,用户通常难以察觉信息被筛选,行为与算法形成正反馈,加固了信息茧房效应。

  信息茧房的形成是技术演进、心理机制、社会互动与商业逻辑共同作用的复杂产物,技术革新无疑扮演着关键推手的角色,尤其是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复杂性。同时,心理、价值观、身份认同、社会群体互动等社会因素强化了信息茧房效应。用户在同质化社区(如粉丝圈、兴趣小组)中接触相似信息,进一步强化了群体隔离。此外,商业逻辑助推了信息茧房形成。平台为实现精准营销与流量变现,通过用户数据分析进行“标签化”,推送定制化内容与广告,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用户黏性以实现流量变现。

  尽管信息茧房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但有研究指出,人们实际获取的信息在多样性和丰富度上往往超出自我认知。同时,多数用户在信息选择中倾向于访问观点中立、内容客观的平台,这种行为偏好反映出人们对平衡信息环境的主动追求。由此,既要正视信息茧房带来的挑战,也要肯定并发挥实际生活中人们多渠道获取信息的主观能动性与对美好丰富内容的向往,这些为信息茧房破局提供了内生动力。

  面对信息茧房这一全球性议题,世界各国基于不同国情与发展需求,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治理路径,在技术规制与社会责任间寻求动态平衡。欧盟以法规驱动为核心治理策略、新加坡双管齐下,既通过法规强化监管,又借助数字素养教育提升公众能力,实现监管与赋能的平衡。还有其他国家通过构建多级管理体系、出台相关法律并设立专项计划、通过在课程中培养民众的批判性思维,助力民众突破信息茧房限制。中国以主流价值观为引领,构建起特色鲜明的信息茧房治理体系,成效显著。2022 年实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算法应用规范,强调传播正能量与履行社会责任。在一系列专项行动中重点整治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等问题,要求平台提升内容多样性,规范信息推送与用户反馈机制,并持续清理低俗内容,加大正能量内容的传播力度。各大平台积极响应,优化算法,增加内容多样性,建议关闭“个性化推荐”功能,并主动吸纳用户反馈。实践表明,破解信息茧房需在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间寻求动态平衡。

  治理路径:价值引领与生态构建。在破解信息茧房过程中,总体应秉持发展与治理并重原则,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注重立足本土实际,统筹多方力量,系统梳理、标本兼治。需要指出的是,数字化进程中的技术创新迭代快,各种要素内在关联度高,特别是伴随人工智能对千行百业的渗透和赋能,仅关注局部优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通过整体协同,助力生态健康,促进各平台、各主体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联动配合,强化价值引导,形成社会合力。

  合理规制:安全有序与创新活力并重。严格落实《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系统构建算法治理制度体系,确保公共议题传播效能和正能量内容供给。创新实施 “监管沙盒” 动态管理机制,在保证合规底线的前提下,为企业技术迭代提供可控试错空间,激发行业创新内生动力。同时,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定期开展平台算法多样性评估并公开报告。深度参与全球算法治理规则制定,将中国治理经验与价值理念融入国际标准,提升我国在全球算法治理领域的制度性话语权。

  技术向善:价值引领与技术赋能融合。坚持技术向善理念,推动价值引领与技术赋能融合,以算法治理创新激活数字生态。推动研发“随机推荐”“跨领域探索”算法模块,建立算法常态化公开机制,推动平台开放“关闭个性化推荐”功能,推出“信息偏见预警”工具,保障用户信息自主权。将社会正能量融入算法核心,推动技术赋能于人,并服务于人民福祉,以技术创新推动主流价值传播,确保公共议题、正能量内容有效传播,增强民众认同感。

  多方参与:协同共治与生态构建同步。强化跨部门、跨领域协同治理机制,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用户等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平台,制定多方参与的治理标准与规范,明确各方权责边界,凝聚算法治理、数据安全、内容监管等领域的协同合力。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创新应用,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监督,引导用户积极行使监督权与参与权,形成各方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数字文明新格局,实现治理效能与生态建设的同步提升。

  文化赋能:数字素养与人文关怀并重。一方面,充分发挥算法推荐的传播优势,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艺术的推介力度,通过非遗纪录片、红色经典等优质内容传播,厚植文化自信根基,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构建全链条教育体系,将信息茧房认知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依托社区科普活动、媒体多元宣传矩阵,系统普及算法原理知识,着力培养公众信息辨别能力与辩证思维。以文化传承为底蕴,持续提升全民数字素养,让人文关怀在数字化转型中落地生根。(张晓)

责任编辑: 苏影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